2018年10月10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文,授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第七届武汉市市长质量奖。这标志着同济医院为医疗行业树立起大武汉的质量标杆。
评审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同济医院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的责任感贯穿到医院工作之中,把同济文化落实在医院发展定位上,把创建国际一流医院作为愿景,历届领导与员工薪火相传,接力追梦,把医院建设成了医疗服务量位居全国前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国内第二、社会评价国家十强的综合性医院”。
百年沉淀铸就院训,文化理念塑造风范
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两个方向上使力,两个层面上挖掘,使饱经风霜的历史传统与改革开放的创新时代对接,老一辈中外科学家的高风亮节与新一代后起之秀的奋斗情怀结合形成传统魅力十足的“格物穷理,同舟共济”院训与时代鲜明的“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一心赴救、精益求精”的医院精神。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文化体育、树标杆等活动促进文化走进员工内心,化为行动准则,更从三个方面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一)把文化落实在发展定位上,早在20年前就把创建国际一流医院作为愿景,历届领导与员工薪火相传,接力追梦,把医院建设成了医疗服务量位居全国前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国内第二、社会评价国家十强的综合性医院,一步步向着院景方向迈进;
(二)把文化落实在医风建设上,医院把医德医风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之上,成为院训和医院精神落地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工作,医院围绕行风建设“九不准”组织学习,建立了一系列手册与制度,深入开展廉洁从医的职业道德,深入开展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高素质杰出员工,打造杰出团队以及“裘法祖”医德风范奖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个人及团队正面表彰典型,培育医德德艺双馨的医护队伍,打造风清气正的医院口碑;
(三)把文化落实到社会责任之上,始终弘扬院训,传播温馨,文化不仅在医院内部发挥作用,还通过工作公益活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积极完善武汉城市圈、医院联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探索以大带小、托管、医疗技术协作、帮扶等医联体模式的具体方法与实践经验;积极开展下乡、义诊、扶贫、应急医疗等社会公益活动,并承担国家抗震救灾、奔赴前线的艰巨任务,成为辐射广、口碑最好的医院之一。所有这一切彰显了医院文化的明亮清晰的丰富底蕴,更表达了医院文化建设与各项业务建设长远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
以真诚赢得尊敬,用温馨赢得口碑。
(一)始终坚持全心全力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把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的责任感贯穿到全院医护人员的实际做法之中。
医院追求服务上台阶,汇集各类资源到关键节点,强化服务便利性,对患者及家属集中点、拥堵点、费神点开发新手段、疏通大瓶颈,通过分楼层设立挂号、缴费窗口以及设置便利化自助机等设备大力缩短患者排队及等待时间、设置醒目标签、运用信息化手段极大便利了就诊患者;建立无障碍设施、私密保护设施等极大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
(二)把技术优势融合到服务过程中,强化服务的有效性。
医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推进实施了12项TOP战略、组建了12个专业团队建立疑难病例会诊及技术指导,至2012年开展器官移植全国前列,骨科、血液等科室开展了华中首例新技术,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在口腔、心脏大血管等科室得到广泛运用,其服务的拓展为家属带来福音。
(三)把关爱措施实施到细节中。
医院重视设施及技术在服务过程中的运用,更重视环境营造,建立健全疾病诊疗及护理规范;尊重患者知情权,有效控制风险,策划及实施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如五项主动服务、七声服务、HEART沟通等提高患者满意十项举措;首问负责制,全面开展人文关怀、专业心理辅导、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等,创建了颇具同济特色的流程式沟通、报告式沟通等三种模式;不断完善就医环境,建立宣教角、文化角、普及视频等,有效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保持了稳定上升趋势。
以学科带动发展,用技术彰显实力。
立足原创,追赶超越始终是医院追梦创新、做强做优的医院核心。以院士凝聚人才为核心、以各学科技术骨干为中间力量、推动科技发展成果转换是同济医院做强做优的途径与手段。
(一)围绕前沿趋势开展科研致力于世界一流。
医院以国际先进技术为目标,集成创新与引进创新与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紧紧围绕人类重大疑难急危重症疾病开展临床诊治与创新性研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014-2016年共组织科研成果22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4项,国际先进水平15项,国内领先3项,获得科研课题成果达505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与科学发展奖15项加上合作者,获得1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向世界一流不断奋进中,铸造了国际终端强势者地位。
(二)围绕高端技术学科致力于行业领先。
医院从登高望远的姿态与超前布局的思路规划与建设学科,建立了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8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0个临床国家重点学科、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等,其中湖北省质控中心牵头数湖北第一。以此为平台,医院2012-2017年连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百项,2017年145项,居全国医疗机构前沿;主持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居全国前列,在夯实科研实力过程中努力实现领先领航的目标。
(三)围绕转化医学运用实施管理致力于造福社会。
医院牢记责任,不忘初心,把临床成果与科研技术相互转化造福于患者,例如出生两天的婴儿供体捐献的肾移植、劈体式肝移植、原位辅助肝移植国内领先,深受患者好评;手术机器人、速锋刀、宝石加速器等高端设备运用开辟了自动化、智能化医疗新途径。高精尖设备及技术的运用使得医院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华中地区第一,在全国医院排行榜中稳居前十。
(四)以过硬队伍助推实力,以核心人才打造未来。
医院高度重视医院人才建设,以此促进医院实现愿景目标。把队伍建设作为核心,医院瞄准国际一流医院目标,率先提出核心人力资源概念,以医、科、教三位一体的核心人才为主体,构建与持续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围绕国际一流医院院景立足人力资源、组织、信息三大要求塑造同济人,推动临床医技核算、科室主系列、B类临床7类护剂药等核心层、骨干层、基础层等333员工绩效管理模式,建成了调研、规划、计划的培训选拔、考评薪酬制度,从机制上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把开放交流作为关键,多手段结合。
医院设立临床新技术国际交流中心、青年探索基金等专项基金资助骨干员工赴海外一流科研机构。医院从事医学科研、学术研究与德、美、日、法等20多个国家医学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多个国家专家来院交流,院内多名学者出国访问交流,向发达国家吸引不同特长与建树的人才,加速了国内业务向国际业务拓展的步伐。
把尖端人才作为龙头,多梯队接力。
医院特聘23名院士作为客座教授,在以裘法祖一代顶尖专家的带领下培养了陈孝平、马丁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人才等。人才队伍的高端化、年轻化壮大了医院科技领先的生力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被行业誉为“同济现象”。
以质量贯穿过程,以责任驾驭诊疗。
医院把医疗质量放在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既着眼于国家层面宏观,又关注于细节,把质量安全落实到各个环节。
(一)明确质量标准,严格管理。
医院引用德国KTQ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6大方面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明确质量指标相关要求,建立了一系列护理质量和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使质量体系借助这些指标变成要求明确、可测评的体系,大力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二)明确质量规范,执行到位不动摇。
医院将标准化、规划化作为质量体系的重要基础并一并贯穿到医疗、护理、院感、药事、手术全过程。制定医院医疗制度与汇编、改进方案、护理、后勤制度及标准化流程汇编等,院感牵头参与地方行业及国家标准制定,例如医用织物分类管理、洗涤、重复使用等行业标准制定,通过定期检查及纳入考核使制度得到严格遵守。
(三)明确质量措施改进提升不动摇。
医院高度重视质量改进,坚持问题导向、项目载体及全员参与,引导医护人员关注质量问题。医院品质圈QCC小组如火如荼,质量工具FMEA、RCA等管理工具成果在国内取得重要成果,例如赛福圈、海豚圈等,有效的解决了现场实际问题,提升了思维能力。医院品管圈项目获得国家品管圈擂台赛8个奖项。医院将标准化、科学化成为医院管理的持续趋势。
据悉,武汉市市长质量奖设立于2010年,是武汉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主要授予该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和为全市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组织。旨在通过树立标杆,激励并引导广大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武汉经济的运行层次和质量效益水平。
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着力医疗技术和质量双提升,
打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医获得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践行“严谨求实 开拓创新 一心赴救 精益求精”的同济精神,以118年“患者需求至上 倡导协作医疗”的信念坚守,跻身全国顶级医院前列。立足3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我院在临床重大疾病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医获得感。
一、创新驱动临床技术发展,向世界发出“同济声音”
着力打造手术治疗基地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基地,探索中国人疾病治疗方案。
陈孝平院士首个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及安全切除大肝癌的理论,开创了“肝血流阻断法”“肝脏双悬吊术”“肝切除法”,控制肝脏手术出血,临床应用3万多例,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30%以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创“劈离式原位辅助肝移植术”,为割肝救子的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圆梦。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评价:“陈孝平教授团队对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做出了救世贡献,是国际肝胆胰技术改进和创新的领导者”。
马丁院士开创 “治疗宫颈癌新辅助方案”,根治宫颈癌的同时保留妇女生育功能,帮助宫颈癌患者圆“妈妈梦”。该成果被写入美洲国家癌症指南、欧洲妇科肿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
实体器官移植例数居全国三甲,肾移植例数全国首个突破6000例。规范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DCD肾移植例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开创婴儿双供肾整块移植的简化术式,完成婴幼儿供肾移植 117 例,受者最小6个月,生存效果良好。国内首个研制器官保存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有效延长了器官保存时间。器官移植系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从70%以上降至5%以下。“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填补了世界空白。
二、临床研究助力质量持续改进,为攻克重大疾病贡献“同济智慧”
十年来,始终坚持打造微创、移植、急救、基因、肿瘤等五大技术平台,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广“宫颈癌防治工程项目”,建立我国宫颈疾病诊治规范及早期防治措施;发现了中国人11个全新的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精准标记宫颈癌高危人群;“分子剪辑”治疗技术能逆转癌变进程;自主知识产权抗癌新药进入3期临床。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现胶质细胞在缺血脑保护的“主角地位”, 提出脑卒中治疗三大新途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阐明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规律和机制,提出脑出血微创技术标准化诊疗体系,主持撰写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已治疗病人2000多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第59届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上发布全球首个采用两种CAR-T细胞序贯回输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成果,备受瞩目。成功治愈国内外280多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在美国肝病学年会上两度发布抗病毒治愈慢乙肝患者的数据,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率从零提升到24%。
三、以质控中心为抓手,为提质增效提供“同济方案”
以20个省级质控中心为依托,打造同质化质控体系。其中,产科质控中心致力母婴健康,全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医院感染质控中心成效显著,全省院感现患率、ICU院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率大幅下降。
以信息化为支撑,与省内47家基层医院组建“湖北省胸痛医生联动队”,实现了75%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建立65家基层医院组成的放射科联盟,24小时内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云端平台提供多维度的质控培训;成立“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让病人足不出县,就可接受远程会诊。
将来,同济医院的医疗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水平一定会继续在世界舞台发出同济声音,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同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