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评选结果揭晓,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当选9月“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该奖项由群众推荐、网络评议产生。
同期,在刚刚揭晓的2021年度“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评选中,马丁院士从湖北省卫生健康系统中脱颖而出,经过5个多月的基层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选,最终荣获“荆楚楷模·最美健康守护者”称号。该奖项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和湖北日报承办,今年共有30位医务人员当选。
马丁院士是中国妇产科领域的领军人物,30多年来,他坚持医疗一线工作,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注重临床实践中重大难题的系统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0月17日,湖北省卫健委官方公众号推出马丁院士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省卫生健康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为建设健康湖北、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如下——
马丁:首席科学家的医者情怀
“问题发源于临床中病人的困苦,医学家不能仅仅凭靠热情和激情治病救人,中国医学家一定要坚持独立且深入的思考,去推动世界医学的发展。”马丁出生于云南昆明的医学世家,父亲是原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名医,儿时慈父远近闻名的好口碑和言传身教激发了他们兄弟姐妹探索生命奥秘,6个孩子中3个都选择了学医。高考刚恢复那年,马丁就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入同济医科大学,子承父业、治病救人的初衷激励着他一生不断地学习。
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1990年马丁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肿瘤转移领域的博士后研究,研究主要方向仍然是宫颈癌、卵巢癌等肿瘤转移机制。旁人眼中枯燥和索然无味的实验室工作他做得兴趣盎然且乐此不疲,他的研究工作成绩斐然,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并于1995 年获聘西南医学中心副教授,成为当时留学生中的佼佼者。但身为一位医者,尽管客居异国,马丁仍不忘他出国的初心。
“不在临床中应用的科研没有意义”,胸怀报国之志的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于不惑之年返回江城出任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一职,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数据显示,其死亡率逐渐上升为妇科肿瘤首位,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趋向于年轻化。马丁教授提出精准筛查宫颈癌易感人群的概念。他的团队联合浙江、上海、湖南等地数十家医疗机构收集中国汉族样本,发现了中国人11个全新的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同时又在全国收集了宫颈癌家系进行检测分析,首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证实了宫颈癌遗传易感性,阐明HPV感染只是宫颈癌发生的外因,真正发病取决于内在的遗传特征,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013年8月,国际顶级专业期刊影响因子达35.8的《自然遗传学》发表了马丁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宫颈疾病系统研究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之后,在前期遗传易感研究的基础上,马丁教授带领团队继续深入研究。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宫颈癌防治策略、保护妇女生命健康这条路上,他们一步步走得稳定而坚毅。
医生绝不只是治疗一种疾病
妇产科医生每天面对的是柔弱的女性,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能否健康痊愈牵系着背后无数个家庭的幸福。担着这样的重托,马丁教授逼着自己走向那条漫长的临床科研探索之路。“医生绝不只是治疗一种疾病,每天我面对的是独一无二的人,一个个活生生、有情感、正为疾病所苦的人。这些心里所思,慢慢地成为我的信仰、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祝玲玲(化名)正是如花一般的年纪,但怀孕不久却发现患上了“宫颈鳞状细胞癌IBI期”,四处求医问药,得到的答案都是要做子宫全切除手术,这就意味着,她将不得不放弃腹中的胎儿并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力。玲玲十分绝望,她慕名找到马丁教授,马教授细心询问病情,耐心倾听祝玲玲的哭诉,详细查阅她的病历,确定要立即手术。但手术风险很大,传统的方法是子宫全切除,把子宫和胎儿一起拿掉,即使不做子宫全切除,稍有不慎,手术也可能伤及胎儿。
面对病人如花的年纪和做母亲的渴望,马丁教授一边安慰病人,一边翻阅大量资料,组织手术组讨论病人的病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他强烈要求手术组的每一个同志,既要考虑为病人救命,还要为病人考虑未来,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努力保子宫保胎儿,为病人保留做母亲的权力,两者同样是医生的天职。马丁教授的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手术组的每一个医生,在他的主持下,手术组征得病人同意后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孕期为病人进行新辅助化疗,适时实行宫颈切除术,保证母女生命安全, 产后再根据严格的病理检查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或进一步手术,这样不仅尽最大可能保留病人的子宫和有效保护卵巢内分泌功能,而且能够根治癌症病灶,使病人有效康复。2008年5月2日,手术七个月后,祝玲玲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儿。以后玲玲常来门诊看马教授,宝宝发育良好,她自己的宫颈癌也无异常。看着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一家,马丁教授此前高度崩紧的神经才彻底放松下来,“手术的成功才是医生最大的收获”。
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也是对现有的教条和权威的挑战,创新所奉行的原则触摸到医学的根本“一切为患者着想”,在这个原则指导下,科学制订手术和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达到了医患双方的最好预期。据此马丁的课题组提出宫颈癌新型防治策略,通过该治疗方案,患者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放射损伤,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若没有淋巴结转移,可以避免子宫卵巢切除,保留做母亲的权益。该治疗方案从2002年开始全国推广,在全国已有超过1万例宫颈癌患者接受先期化疗,其中1416例患者保留了卵巢,5年生存率观察评估显示,保留卵巢是安全的。
目前,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国际诊断治疗指南仍然将放疗作为金标准,严重不适合中国现状。宫颈癌真正的高发在亚洲,通过多个大样本人群分析,马丁教授团队发现当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特征与21世纪初的研究结果比较已发生变化:我国宫颈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农村与城市之间宫颈癌发病年龄及疾病转归的差异小;随着适龄妇女对宫颈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上升,91.2%的患者临床诊断为早期宫颈癌,适合接受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中国专家提出的这种“新辅助治疗”完全改写了传统,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已列入国内外宫颈癌诊治指南和共识,包括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美洲国家癌症指南和欧洲三大肿瘤学会共同编写的妇科肿瘤诊断治疗共识。
面对疫情,他敢于担当,毫不畏惧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马丁院士既是医学专家也是共产党员,面对疫情,他敢于担当,毫不畏惧,心中只有病患。疫情期间他每天坚持临床工作,给住院患者鼓励加油。他的专业指导,是患者增强信心的良药。他亲自部署科室医疗工作,科学合理的改建病房收治疑似新冠感染患者;制定收治指南,统筹安排人员调配和物资供给。他凝聚人心,保障冲击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安全,保障落实中央疫情领导小组的防控部署。
危难之时,更显医者人心。从事肿瘤研究30年,马丁思考得最多的还是如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最多的病例在哪,最好的医生就会在哪。”马丁教授认为,世界医学研究的中心必将移师中国。如今,他作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正率领着中国妇科医学领域的同仁们,去解决中国乃至世界妇科肿瘤防治的难题,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